备受面孔的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王法迎来要紧调遣。三部门公开征求观念稿,超5万元现款存取无谓再阐明用途,现款汇款、什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游金额5万元以上应开展尽责探访。
超5万元现款存取或无谓再阐明用途
近日,中国东说念主民银行、国度金融监督惩办总局、中国证监会辘集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责探访和客户身份贵府及交纪行载保存惩办办法(征求观念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观念。该征求观念稿已于8月4日起向社会公开搜集观念,适度日历为9月3日。
中国东说念主民银行 国度金融监督惩办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惩办委员会征求观念稿
这份新规中最引东说念主注释的变化是:取消了2022年版监管王法中对于个东说念主持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款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开始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什物贵金属买卖跳跃5万元将全面尽调
此外,在为客户提供现款汇款、什物贵金属买卖等等一次性交游金额业务跳跃5万元的,金融机构仍需开展尽责探访,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用身份证件好像其他身份阐明文献的复印件好像影印件。
《征求观念稿》第九条
两大调遣主见
这次《征求观念稿》是在2025年1月1日新翻新的《反洗钱法》持重施行的布景下制定的,中枢目的是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爱戴国度安全与金融递次。文献开宗明义地缔造了客户尽责探访的“风险为本”原则,要求金融机构需要把柄客户特征和交游行径的性质、风险景象,收受相应的尽责探访要领,幸免“一刀切”或“风险与要领显著不匹配”。
具体体现为两大主见:
1.低风险情形简化探访:对于风险等第较低的客户或业务关系,允许金融机构收受简化尽责探访要领,优化客户体验,镌汰合规资本。本次对现款存取业务尽责探访要求的镌汰,相等是取消5万元以上资金开始及用途的登记要求,恰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2.高风险情形强化探访:对于被识别为高风险的客户、业务关系或交游,则要求金融机构收受更严格、更深切的尽责探访要领。
这一调遣与本次新修施行的反洗钱法相呼应。北京大学法学院涵养王新就在此前收受21世纪经济报说念专访时提到,反洗钱法翻新经由体现了立法机构对“动态均衡”的追求,即在强化反洗钱监管的同期,提防保护单元和个东说念主平淡的金融行径与逃匿信息。
王新先容说念,“在多个修改稿本之中,立法机构逐步加大了对单元和个东说念主平淡的货币流转和金融做事的保护,尤其是在二审稿到三审稿中,立法机构加多了规矩对个东说念主逃匿的保护,确保反洗钱要领与洗钱风险相顺应,而况加多了规矩联系国度机关职责主说念主员袒露反洗钱信息的法律连累。”
5万元登记曾引热议
2022年,针对当然东说念主客户单笔存取5万元以上现款的反洗钱监管王法,曾激发世俗社会争议。
2022年1月,三部门曾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责探访和客户身份贵府及交纪行载保存惩办办法》(中国东说念主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令〔2022〕第1号)。该办法第十条曾明确规矩:买卖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当然东说念主客户办理东说念主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现款存取时,“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开始好像用途。”
这一规矩在其时激发了社会世俗面孔,“个东说念主存取现款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开始或用途”飞速登上热搜。公众观念呈现不合:部分声息合计此举加多了业务办理的繁琐性,以致担忧可能侵略个东说念主逃匿;而赈济者则合计这是打击洗钱违规、爱戴金融安全的必要技能。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东说念主其时回复称,统计数据知晓跳跃5万元的现款存取业务仅占一齐现款存取业务的2%足下,因此该规矩对绝大大齐客户影响有限,且不会镌汰业务便利性。关联词,该办法原定于2022年3月1日实施,但在往日2月21日,三部门发布公告,晓示“因期间原因”暂缓实施,相关业务按原规矩办理。
监管火力对准高风险
图/21世纪经济报说念
取消5万元现款资金开始或用途的登记,是否意味着反洗钱监管的舒缓?谜底是含糊的。
与2022年《惩办办法》中仅3次说起“高风险”比拟,本次《征求观念稿》权臣擢升了该要津词的频次(达6次),并新增了多条极具针对性的强化要领条件,火力靠拢于果真的高风险鸿沟:
一是高危场景谢绝简化:“当怀疑客户好像交游涉嫌洗钱或恐怖融资等高风险情形的,金融机构不得收受简化尽责探访要领。”
二是紧盯特定明锐东说念主群:“客户或其受益统统东说念主为海外组织高等惩办东说念主员或其特定关系东说念主的,在具有较高风险情形时,金融机构应当收受前述规矩的风险惩办要领。”
三是严控高风险地域关联: “金融机构应当建树健全职责机制,实时获得海外反洗钱组织和我国联系部门发布的高风险国度或地区以及强化监控国度或地区名单。对于来夸口风险国度或地区的客户或交游,金融机构应当联接业务关系和交游的风险景象收受强化尽责探访要领和必要的风险惩办要领。”
这次公开征求观念将抓续至9月3日。业界浩繁预期,在充分吸纳市集观念并完善后开云kaiyun官方网站,《征求观念稿》有望在FATF(反洗钱金融行径相等职责组)第五轮互评估前持重落地,成为中国反洗钱监管迈向“风险为本”细巧化惩办的要津一跃。